总会新闻

成就川商 繁荣家乡

省政协委员王刚:产教融合育人 川菜产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与加速器|四川两会·川商之声
2024-01-27 17:04:29

点击关注,记得“星标”哦。

在这里看见川商



1月21日-22日,四川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开幕。川商总会16位理事作为省两会代表,带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良策、带着群众的声音前来参会。在大会上,他们积极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


《四川两会·川商之声》系列报道,今天推出省政协委员,川商总会常务副会长、眉州东坡集团董事长王刚两会建言。





王刚:产教融合育人 川菜产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与加速器


为推动川菜产业的持续繁荣,加强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省两会期间,省政协委员,川商总会常务副会长、眉州东坡集团董事长王刚带来了《产教融合育人:川菜产业人才培养的孵化器与加速器》的提案。


川菜作为传统“有根产业”,是我省乡村振兴、城市活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力。据统计,我省2023年1-11月餐饮收入超3200亿元,其中火锅和川菜占比稳居全国前二。在国家层面,川菜门店数量占全国餐饮门店总数近三分之一,位列各地方菜系之首。但是,随着川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王刚建议探索“政行校企”多方联动机制,提升健全川菜产业人才全体系培养,打造产学研一体发展的合作平台;进一步加大川菜产业教育支持力度,推动更多高等院校开设川菜专业,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创办川菜职业教育学校,健全川菜专业科研成果评价机制,加强川菜产业人才培训力度,出台川菜产业人才激励政策。


王刚介绍,根据中国饭店协会与新华网联合发布《2023中国餐饮年度报告》以及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分析,当前,餐饮行业对一线类岗位(如服务员、厨师、面点师等)与基层管理岗位(如门店店长、门店经理等)存在较大需求。他说“川菜产业的人才培养大多依赖于传统的师徒传承,行业内缺乏系统的职业培训和认证体系。目前川菜厨师中,接受过专业系统培训的不足50%。人才培养周期长、效率低,难以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他认为,要加强重视、培养双师型教师。邀请企业导师参与教学活动,分享创业历程和实战经验,指导学员学习企业“产销人发财”各个环节的基础认知。引入多元化的师资力量形成可相互协作的教学团队,为川菜产业高等教育赋能,帮助学员获得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国际视野的综合培养。


“企业通常更注重实践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而高等院校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两者在教学重点和方法上可能存在差异。同时,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可能无法完全满足相关企业的实际需求。” 王刚认为,要完善课程与实践“双轨制”,将高等学历教育的理论课程和职业教育的实践课程进行整合。在学习川菜文化、烹饪理论的同时为学员提供充足的实践机会,在真实的前厅、厨房、工厂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知识,以提高学员的就业竞争力,缩短人才培养的周期,还能培养学员对企业的的价值认同,用得住、留得住、可持续,对促进产学研结合具有积极的作用。


王刚还建议,要出台相关政策,对优秀的人才、教员给予奖励或提高其收入水平。对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用人、补贴等政策支持,加快川菜产业人才的就业转化。


监制 | 唐俊
审核 | 赵波

责编 | 苏艺婷 王泓予

供稿|眉州东坡集团



世界名酒五粮液邀您共赏川商风采



媒体合作 | 13550385488

品牌合作 | 15882293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