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新闻

成就川商 繁荣家乡

“川商大讲堂学习基地”揭牌及新年第一课在四川振兴(高新)双创基地成功举办
2024-01-12 08:02:22

点击关注,记得“星标”哦。

在这里看见川商



1月9日上午,由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省委人才办)、四川省市场监管局(省民营办)主办,川商总会、四川产业基金、川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院、四川省投资基金业协会、四川振兴融创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共同承办的2024川商大讲堂(第四季)第一期专题讲座《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与企业发展策略——解读中央及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在四川振兴(高新)双创基地举办。


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业组组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原党组书记、主任蔡竞,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许晓夫,省市场监管局民营经济综合处副处长滕钊斌;四川产业基金党委书记、董事长黎家远,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曾显斌,党委副书记、董事刘铁,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旭,党委委员、总会计师王峥宇,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伦,总经理助理刘怀笔,总经理助理赵其春;四川省投资基金业协会秘书长贾登琼以及四川产业基金所属各公司代表,川商总会各位理事及理事单位代表,川基协会员单位,未来之星(星腾)、星云成长营的科创企业、青年企业家代表等280余人参加会议。川商总会党委副书记,执行秘书长唐俊主持活动。



唐俊表示,今年川商总会将积极与四川产业基金、蜀道集团、四川能投、新希望集团等大企业大集团合作,探索共建一批“川商大讲堂学习基地”,共享课程内容,让有价值的内容惠及更多川商及民营企业。希望通过强强联合,整合优质教学资源,进一步促进国企、民企和行业商会协会之间的交流互动、资源融通,不断扩大川商大讲堂和基金大讲堂的影响力,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现场,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副处长许晓夫,四川产业基金党委副书记、董事刘铁为首个“川商大讲堂学习基地”揭牌。


川商大讲堂新年第一课开课!


2023年年底中央及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其中有哪些政策新提法、新表述,又释放出什么样值得期待的积极信号?川商企业又应如何理解中央及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工业组组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原党组书记、主任蔡竞以自己学习中央及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切入点,结合自身长期从事中观经济管理、产业布局与促进,以及公共政策研究与政府治理等方面的工作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进行了深入浅出,旁征博引的演讲。他以小切口幽默风趣和理性精准的与大家分享了他对当下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四川产业发展趋势的见解。

一是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基调从去年的“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强调先“稳”后“进”,改为“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可以体会到经济工作总体节奏的变化。体现出了当前经济工作重心会转向更加强调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通过经济增速来带动经济与社会的稳定。经济增速如何提升?抓手就是经济政策的积极进取,“先立后破”,出台更多有助于经济发展短期提速的创新性政策措施,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以时间换空间。“先立”本身就是“进”,且“后破”依然强调“稳”,这与当前我国经济新旧动能转换、结构改革进程的节奏自然契合。

二是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提法是“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去年底的会议则将提法转变为“要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自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此次会议再次强调了宏观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是在2021年“有机结合”的基础上做到进一步“强化”。总体上看,2024年宏观政策力度会进一步加强,宽度将进一步延伸。

三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前年底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提法是“加力提效”,去年底的提法改为“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这说明政策力度加强不但要“适度”,而且增效当中更要“提质”。因为财政政策工具它是“晴雨表”,会影响金融税收、就业刚度以及民间投资的方向等等。建议川商企业家关注这一轮国家职能部门事权分工调整的到位,把握住今后在项目申报、平台建设、资金申报、牌照领取等方面的一些重大变化,进而获取工作的主动。



四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本次会议强调“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前几天,中央有关方面又提出“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供应量同全社会就业和进出口贸易的增长目标相匹配”。2023年以来,我国物价持续低位运行,将物价调整到合适的区间,将成为货币政策的着力点,预计2024年货币政策有望适度发力,可能会推动物价水平的温和上升。当然生产资料价格大致实现平稳,人民生活的物价水平还有可能会小幅提升。

五是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一体化评估。意味着宏观调控会有更广阔的视角,做好经济工作不能只依赖于经济政策,一些社会政策,甚至安全稳定的取向对于维护经济金融的良好局面同样重要和必要。比如“人口政策”,它不是经济政策,但它与人口红利、企业发展、经济问题密不可分。总之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必须要从预期、信心、决心、抓手等方面同步同频发力才可奏效。

六是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制造业重点生产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科技成果转化一直是世界性难题,今天在座有众多科创企业或者科创投资基金公司,建议大家关注政策的变化并后续跟进。

七是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与此前宏观政策分别从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不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中国的主要投资是政府性投资,它起着定盘星式的作用,所以要在需求端政策上加强引导,才能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局面。



八是持续有效防范和化解重点领域重点区块的风险。去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和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了“金融强国”战略,其实是分析了国家金融体系、金融生态运营中的不安全因素后,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和政策擘画。此次会议也再次进一步强调:“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要统筹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近年来,国内金融风险仍然存在并呈现出新特点,风险防范化解面临新挑战。因此,我们需要以高度责任感做好风险防控工作特别是地方性风险防范化解工作。同时,要以保持中央与地方在化债问题上这种“紧平衡”状态为前提,站在地方政府的视角制订并构建相应的债务化解管理机制和长效机制。这种视角就决定了地方政府在具体的化债策略中,不可避免的包含了向同级学习经验,同时向上级谋求全方位支持的重要选项。


九是坚持不懈高水平抓好“三农”工作。众所周知,“三农"工作一直是我党经济工作民生工作社会工作的极端重要内容与抓手。近年来,党中央和习总书记都反复强调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用很大的篇幅谈及“三农"问题,明确提出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要求各级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加强理论和技能学习,提高调研和服务本领,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农民、组织带动农民,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投身乡村建设,建设美好家园。


监制 | 唐俊
审核 | 赵波

责编 |  苏艺婷 王泓予



世界名酒五粮液邀您共赏川商风采



媒体合作 | 13540010045(微信同号)

品牌合作 | 1588229396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