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新闻

成就川商 繁荣家乡

雷宪章:聚焦“双碳”目标 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 第三届川渝民营企业家合作峰会暨第五届企业家天府年会
2023-03-09 21:17:04

点击关注,记得“星标”哦。

在这里看见川商

2月23日,由四川省委统战部、重庆市委统战部、四川省工商联、重庆市工商联主办,川商总会承办的【第三届川渝民营企业家合作峰会暨第五届企业家天府年会】在龙泉东安湖畔举行。


大会上,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在会上发表了《聚焦“双碳”目标,助力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主题演讲。他认为,民营企业应该携手在川科技力量和创新力量,使之成为创新策源的主要驱动力,助力四川成为未来产业赛道的聚集地和引领者。

(以下根据发言内容整理,略有删减)



雷宪章认为,碳中和有三个重大意义。首先它是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用新能源、零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这场革命为中国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机遇。第二,碳中和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推动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转变。第三,国家通过发展新能源和零碳能源,把能源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取得发展主导权。


“双碳”之旅:能源转型中的挑战

在能源转型中,我国面临很大的挑战。第一个挑战在于电网是否是消纳光电能的唯一路径。第二,大规模新能源条件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要保证电网高比例清洁电力条件下全时域的功率平衡和动态稳定,这是电网实现先立后破的前提。第三,清洁电力不可能完全替代化石能源的燃烧属性以及提供离网大型动力的能力,要实现工业、交通以及建筑民生领域的深度脱碳,以氢代煤、以氢代油,实现低碳零碳能源替代是未来能源格局的必然选择。


雷宪章认为,成都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应该聚焦在,一是实施化石能源在终端用能中的低碳和零碳替代;二是节能增效,在终端用能领域里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聚焦这些领域,以节能降碳、循环经济为抓手,以大力实施电气化和氢能(氢基能源)等低碳和零碳能源的替代,完成产业赛道的升级换代,将是成都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任务和巨大挑战。


危中有机:未来产业赛道的核心技术

雷宪章强调,所谓的未来产业赛道,即在能源、交通、建筑、工业这些传统行业里都没有,但随着“双碳”的进一步深化,一定会产生非常多的颠覆性技术,这些颠覆性技术反过来推动整个工业和社会经济绿色发展。比如正在研发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除了发电功能外,还可以实现高效的电解水制氢以及共解二氧化碳生成绿色燃料气,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并得到了欧美各国大力的推动和发展。


雷宪章团队也正在研究关于废水和海水制氢,拥有国内首创治污和制氢一体化技术,打破了传统水处理和电解水制氢各自自成体系的思路,该技术使用的催化剂和电极不仅能够应用于污水制氢,还能够广泛应用于海水以及高含盐水制氢。该一体化技术可降低10∽40%水处理成本,同时可以近零成本产氢,具有低成本、低能耗、实用性强的特点。另外,相比于质子交换膜(PEM)制氢、碱性槽制氢所具有的诸多制约因素,阴离子交换膜制氢技术具有无贵金属催化,突破制氢贵金属的制约,产出率高,适合风光电,成本低等优势特点,该技术国内尚处于空白阶段。


针对氢的运输问题,目前我国大部分天然气管道经过改造后只能掺氢输送,暂不具备大规模输氢的能力。雷宪章团队的液态有机氢载体技术(氢油)具有储氢密度大、安全性高等特点,可以常温常压下储氢量可达近58公斤/立方,略低于液氢的储氢量(62公斤/立方),但成本只是液氢技术的40%。氢油技术作为全球最有前景的储运氢技术之一,是国际能源署首推的大规模储运氢技术。因为液态有机氢载体可循环利用,成本低、能耗低,更重要的是不需要改变现有运油的运输体系,所以,氢气大规模、长时间存储和远距离输运,在中国应用前景广阔。除此以外,热能也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以阿姆斯特丹为例,其大部分新建的建筑物供暖和供能都是用大型水源热泵。雷宪章建议企业家可以关注以热能作为能源形式的大产业链。


先立后破:科技创新驱动 助力“双碳”目标


雷宪章表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先立后破就是要大力建设清洁能源的同时,依托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实现氢能和清洁能源等零碳能源的产业化和规模化,核心是规模化和产业化,逐步完成化石能源的零碳替代,最终实现中国提出的“双碳”目标。


民营企业应该携手在川科技力量和创新力量,使之成为创新策源的主要驱动力,助力四川成为未来产业赛道的聚集地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