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新闻

成就川商 繁荣家乡

“硬科技”创新成果加速涌现 为中国科技自立自强打上“川商”印记 | 川商喜迎二十大·特别策划
2022-10-14 22:53:23

改革开放至今,川商创新的脚步从未停止。


新希望从自主研发饲料到探索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猪芯片”,通威从发明“渠道金属网箱式流水养鱼”技术到形成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祥法”高纯晶硅生产工艺;海特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获得第一张非公有制的飞机维修许可证到建成中国第一条6吋化合物半导体生产线......他们的事迹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后来者。


如今,在科技强国、创新驱动的战略部署下,创新的内涵被赋予更多科技属性与国家使命,创新的主体从大型龙头企业下沉至“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这些数量更大、覆盖更广、创造力更丰富的“专精特新”企业接过第一代川商企业的接力棒,乘着科技的翅膀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成为国家强链补链的生力军,成为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力量,成为创新川商的一张张新锐名片。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创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创新的重要性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国家创新战略的指引下,川商总会高度关注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相继推出川商成长与上市加速器、“未来之星”“领航计划”等服务载体,挖掘、陪伴、培育高成长性、高价值潜力川商科技创新型企业。可喜的是,这些年川商总会见证了一大批有理想抱负、革新精神、硬核实力的新生代创新企业,以一系列填补产业链空白、实现国产替代、突破“卡脖子”难题的创新成就,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2022未来之星TOP20榜单”在第三届未来大会上发布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些年来,在“双碳”“制造强国”“材料强国”“航空强国”“网络强国”“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国家战略部署下,川商科技创新的血液蹚进产业链各个细分领域,拿得出手的硬科技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自主研发打破技术“封锁”  攻克“卡脖子”难题

“中国在发展球型光电吊舱方面长期受制于他国,浩孚科技一直坚持要攻克光电吊舱的技术封锁,立志要为中国的飞行器安装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大眼睛’”。

浩孚科技立志要为中国自己的飞行器安装上真正属于自己的“大眼睛”

浩孚科技联动各大高校、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自筹资金,从零开始,全力进军光电系统高端新技术的开发,用了不到三年时间,全面突破光学多波段、多传感器的折反式共轴探测技术等多项技术封锁,开发出首台套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眼睛”--TS80多光谱共孔径光电瞄准吊舱工程样机,即将进行试飞测试,从根本上解决核心任务载荷“卡脖子”难题。
我国页岩油气资源丰富,但开采难度大,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里。2014年,致力于解决我国页岩油气开采“卡脖子”技术的成都劳恩普斯成立。公司坚持自主研发,持续对页岩气油开采“卡脖子”问题进行攻关,首次研制出一种添加剂在线配液的一体化可变粘压裂液体系,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并在与壳牌、BP、EOG等竞争中脱颖而出,为我国85亿吨致密油和页岩油可采储量、38万亿方致密气和页岩气可采储量的动用提供了核心技术支撑,加速了中国页岩油气、致密油气勘探开发进程。
粮稳天下安。2017年,成都新朝阳作物科学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确定全球首个天然芸苔素——14-羟基芸苔素甾醇登记及转化上市,“芸苔素的使用,可以在农业种植中增产10%以上。”创新之路从未停止,去年,新朝阳又成功实现微生物发酵产物冠菌素的获证上市。“这是一项原创核心技术,可以提高大豆等粮食作物30%到50%的出苗率。”冠菌素是全球第一个实现产业化的茉莉酸类分子信号调控剂,可以提升东北大豆抗低温的能力,减少我国对大豆的进口依赖。过去20余年,新朝阳重点解决重大农业需求及“卡脖子”问题,先后破解18个技术难题。
发展新材料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的必然要求,是中国摆脱关键材料与技术“卡脖子”困境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国内关键新材料产品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其中川商企业贡献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世界领先的重大创新成果技术。

四川道弘新材料位于眉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我们生产的汽车燃油胶管氟橡胶,是唯一能够取代日本大金和美国杜邦的产品,实现了进口替代,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市占率四川省第一。”2013年成立的四川道弘新材料在2021年被评为国家专精特新企业,专业从事特种橡胶研发及生产,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年产7000吨氟橡胶混炼胶及预混胶生产线。道弘新材料目前取得知识产权22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5项,近3年研发投入比平均为5.54%,并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市级氟橡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成都泰美克晶体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压电晶体材料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常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10%以上。自主创新研发出适用于压电石英QMEMS加工工艺,在国内首次突破了几十年以来通过机械加工方式生产压电石英晶片的技术路线,填补了国内高端石英晶片加工技术的空白,牵头制定多项行业技术标准,提升我国在电子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下游电子信息、通讯导航等产业的快速升级。创新成果于2019年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泰美克还建立了以研究所为中心多事业部配合的研发系统,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研发团队以及业务产品设计为核心的技术团队,构成具有泰美克特色的企业创新中心系统。

成都泰美克是国内压电晶体材料行业的领先企业

成都美富特环保产业集团是目前国内唯一拥有反渗透(RO)、纳滤(NF)、超滤(UF)、微滤(MF)全系列特种膜产品的高科技企业。高难度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应用到的特种膜80%来自美国陶氏、日本东丽等国外进口。美富特生产的特种膜,打破了外国公司在该领域的垄断,完全可替代进口,且已成功应用于制药、化工、纺织印染、电镀、皮革、石油石化等多个领域。
在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要产业领域,川商的创新技术成果同样喜讯不断。“解决高端射频芯片“卡脖子”技术,作进口射频芯片的国产化替代,助力国内通讯及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成都频岢微电子是一家专注于移动通讯领域4G/5G高级射频前端芯片和模组开发的高新技术企业,尽管成立时间不到五年,公司已发展成为国际领先和国内第一家在SAW(声表面波滤波器)、Fbar(薄膜腔声谐振滤波器)、LTCC(低温陶瓷共烧滤波器)以及射频天线领域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和自研芯片设计工具的射频芯片设计公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物联网、平板、CPE和智能家居等领域。

国产替代打破垄断 助力产业创新发展

今年正好第10个年头的成都数之联,是一家深耕大数据领域的高科技企业,这家诞生于电子科技大学的公司从小小的科研团队起步,如今已打入诸多行业龙头的供应商体系。尤其是在面板“缺陷检测”领域,其自主研发的“自动图像自动缺陷检测与分类(ADC)”方案已在液晶面板行业建立起核心竞争优势,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行业细分龙头。在图像缺陷检测软件市场,海外企业服务的价格高、服务慢,数之联的出现打破了国内工业制造企业面临的僵局,为我国产业链安全稳定发展、强链补链贡献川商力量。目前面板行业排名前10的企业,已有8家是数之联的客户
在关乎国民健康的生物医药领域,川商同样在不断借用科技的力量推动中国创新药物、创新诊疗的发展。长期以来,国内同位素严重依赖进口,同位素药物更是受制于人,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成都纽瑞特医疗不断推动Y-90放射性核素的国产化,预计于2022年底可实现国内及辐射亚太地区的Y-90核素供应,填补国内Y-90核素国产化空白,将大降低病患相关治疗费用。

2022年4月,海创药业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

同样在生命健康领域开辟出新天地的还有专注肿瘤及代谢性疾病的海创药业。依托“氘代+PROTAC”的技术组合,海创药业在群雄并起的创新药行业开辟出差异化竞争赛道,其研发管线中治疗前列腺癌的1类新药的德恩鲁胺(HC-1119),正在中国和全球开展III期临床试验;高尿酸血症/痛风药物URAT1小分子抑制剂HP501已完成II期临床试验,正在启动III临床试验。有望填补国内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二、三线治疗药物及字自主创新的痛风靶向治疗药物缺乏的空白。

齐碳科技和微康生物着眼“精准医疗”,开启自主研发的探索之路。“基因测序是实现精准医疗的基础路径,其行业上游是基因测序仪及配套芯片、试剂的研发和制造,技术门槛最高,研发难度最大,是真正‘卡脖子’的技术。目前,我国的基因测序上游90%市场份额被国外公司所垄断。”2021年,齐碳自主研发的四代测序仪的问世,开启纳米孔基因测序国产化时代,齐碳科技成为“国内唯一、全球唯二”将四代测序技术推进到商业化阶段的企业。

齐碳科技已形成205项各类知识产权成果

长期以来,三级医院临床科室的POCT(即时检验)市场一直被设计思路老旧的传统进口产品垄断,价格昂贵且操作复杂。2017年成立的成都微康生物,通过多项底层技术创新,成功开发出多款微流控POCT产品。其中“国内首创碟式微流控免疫联检POCT诊断平台”一经推出就受到众多三甲医院临床科室的青睐,其快速、精准、便捷、多项联检、常温保存等优点,有力提升医院临床科室、基层医疗机构的精准诊疗能力,助力解决体外诊断“最后一公里”难题。
类似的鲜活案例还有很多,从上游核心部件解决精密光电行业“卡脖子”问题的至臻光电,到国内首家研制成功导热用球形氧化铝的百图高新。从井口天然气回收制液化天然气(LNG)细分领域中位列全国第一的赛普能源,到模拟及数模混合 IP 细分领域,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锐成芯微....

赛普能源旗下沙雅赛普能源有限公司,采用集装箱式液化装置,实现沙漠地区油田伴生气生产LNG,产能70万方/天

就在今年,不少企业凭借科技内核收获行业及市场认可,迈入发展新台阶。环龙集团建设的斑布健康竹产业园一期项目,年产 22万吨本色竹浆产能成功投产。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智慧园区系统解决方案入选第一批“全国数字化仓库标杆单位”名单。四川远方高新装备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华栖云入选“2022中国准独角兽企业100强”榜单,锐成芯微科创板IPO获问询且再度蝉联“中国IC独角兽”称号......
近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2022年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全球第11位,较2012年跃升23位。相信在不断跃升的创新之路上,中国科技自立自强必将打上“川商”印记。


世界名酒五粮液邀您共赏川商风采



媒体合作 | 13540010045(微信同号)

品牌合作 | 15882293960(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