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会新闻

成就川商 繁荣家乡

科创川商,未来可期
2024-11-25 22:29:17

点击关注,记得“星标”哦。

在这里看见川商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五年前,在相关政府部门的悉心指导与三大交易所在川基地的鼎力支持下,川商总会携手六家专业机构播撒了一把种子,大约在每年的秋冬之际,一些种子就会破土而出,被外界所看见。他们的名字叫做——未来之星。


11月20日,2024(第五届)未来大会在德阳举行,并重磅发布了“2024未来之星·川商最具价值投资企业TOP20”榜单,包括20家最具价值投资的“未来之星”企业,以及20家“创业新锐”“成长潜力”企业。》》》查看大会详情:2024(第五届)未来大会在德阳举行,“未来之星TOP20”榜单出炉



短短五年,我们见证了无数在“未来之星”舞台上崭露头角的科技企业,从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到行业的领航者,他们的光速成长、蜕变令人瞩目。他们用科创引领产业变革的同时,也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他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川商新生代力量,驱动着川商在新时期达成新使命。


长期以来,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一直密切关注“未来之星”的发展,每年还会不定期组织他们闭门交流。今年,四川省副省长李文清,德阳市委书记、市长刘光强等领导出席大会,与近500位政企嘉宾现场见证。


未来之星,不可小觑。



截至2023年,四川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到17024家,较上年增长16.06%,总量居西部第一。每一年的“未来之星”选塑,就像是一场“寻宝”之旅,找出隐藏在巴蜀大地最有潜力的科创新星。从上万家企业中选塑TOP20,千分之二的比例。为什么上榜的是他们?


数据来源:《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2024)》


当榜单揭晓,我们一一翻阅未来之星TOP20的“履历”,不难发现上榜企业几乎都是在行业细分领域的深耕者、创新者。


他们着眼布局未来趋势,致力于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的产业赛道,并且已经取得了亮眼的成绩。今年,“经济社会价值评估、核心创始团队背景、硬核技术创新能力、行业发展前景、社会责任”是未来之星TOP20的五个选塑指标。这些佼佼者不仅综合得分高,还呈现出以下显著的特质。



硬核科技实力,一直以来是未来之星企业最鲜明的标签。今年上榜企业有半数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破解“技术瓶颈”,他们有的致力于国产化的自主研发和高质量的替代,有的能破解发达国家“卡脖子”难题,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有的直接进击到行业的最前端,以最先进的技术达成国际领先;有的则在已然领先基础上,继续进无止境!




创新,就是探索未知的领域。生命的奥妙、宇宙的密码、人工智能的可能……未来之星企业踏足的领域,往往是人们认知中的“无人之境”。他们深耕细琢的技术,现在于大众而言还是新鲜又陌生的名词,但这些名词就是未来的趋势,这些不断成熟中的科创产品正引领着未来更美好便捷的生活。




“天才能够洞察眼前的世界,进而发现到另一面世界。”瓦特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拉第、爱迪生、卡尔本茨带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爱因斯坦、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硅谷精英促成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未来之星”企业,也聚集了高学历、高能力的顶尖人才,其中不乏很多海外归来的精英学者、国家级人才、行业专家,企业的核心团队能力强、智慧广。


在今年的上榜企业中,42.53%的企业核心创始团队中拥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人数3位及以上,37.93%的企业合伙创始人曾担任世界 500强、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重要岗位或国家级科研院所重要岗位职务或拥有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级人才计划荣誉。



未来之星TOP20企业——大多体量不太大、年纪比较轻、领域比较小众,但他们大都集中在热门的新兴产业,钻研的是人类前沿的科学智慧,比拼的是新科技,解决的是“填补空白”“突破瓶颈”“卡脖子”的大问题,深入的是“战胜癌症”“人工智能”等“智胜”法宝。或许他们还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光芒毕显,未来可期!


正如“未来之星”公益选塑计划的初衷,希望这些企业能成为指引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灯塔,让四川成为科创的沃土,激励更多的科创企业在四川崛起!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依托于四川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及劳动力优势,过去几十年,川商在农牧业、食品饮料、服务业等行业领域大放异彩,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龙头企业。但与沿海区域相比,川商整体实力较弱,体量偏小,布局产业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领域,且经营理念相对保守。面对国家战略腹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定位部署,川商的“战斗力”“硬实力”需要提档升级。


以“未来之星”为典型代表的四川科创企业,无疑给川商增添了新的气质与活力,并通过近年来爆发式成长,勾勒出新一代川商的鲜明轮廓。


根据川商总会、川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院《2024未来之星发布手册》统计显示,参选企业营收规模中位数在4,081万元,大部分为中小企业规模。但企业发展后劲足,市场空间大。从企业的成长阶段来分析,51.72%的企业处于A轮前(含无融资)阶段,20.69%的企业处于A轮阶段,10.34%的企业 处于B轮阶段, 56.32%的企业计划在3年后上市。估值方面,16.47%的企业估值达到或超过10亿元,17.65%的企业估值位于5至10亿元之间,而42.35%的企业估值则在1至5亿元范围内。



四川科创企业成立的时间都比较短,年轻的三五年,年长的也少有超过20年,企业的创始团队更是年轻化,45.98%的企业董事长或实际控制人年龄在36-45岁区间。但年龄不代表稚嫩,在科创领域,技术才是硬实力。近半数的参选企业在各自专业领域内破解“技术瓶颈”,填补多项技术空缺,自主研发并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科技成果。仅今年的上榜企业,就自主研发并推出了全球首创发明芯片级分子时钟以及组网下支持载波叠加技术、攻克 Micro-LED显示的技术难关、弥补低功耗及静态验证系列EDA领域的国内空白等一系列创新性的科技成果。


不仅如此,参选企业的布局赛道还凸显了科技引领产业变革的发展特点,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占比超过八成。可以说,四川企业的科创基因正在各产业领域开花结果。


如果你在未来大会现场,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多数带着眼镜,着装简单普通,不太善言辞,与人交谈时总是谦逊而真诚。他们的年龄阅历各不相同,有从高等院校毕业初出茅庐的创业新人,有从科研院所突破自我的学者专家,也有在百强集团功成名就的行业大拿。他们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对经济环境有独特的认知见解。他们必然知道世界复杂经济格局下,面临的风险挑战增多。但他们更深信,国家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面,越是困难越要保持信心和定力,拒绝躺平,“死磕”科技创新。


统计显示,未来之星企业对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保持积极态度,绝大多数企业认为自身行业会加速发展或稳健上升,近八成企业预计会在2024年实现营收增长。其中4.6%的企业认为营收会增长300%以上,14.94%的企业认为营收增长将在100%-300%之间,58.62%的企业认为营收增长会在100%以内。


数据来源:川商总会、川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院《2024未来之星发布手册》


如果说上一代川商缘于谋生而创业,那未来之星更多是为了追求理想与责任。“学以致用,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科技,真正变成一种实际的产品和生产力。”是对科研者创业初心的普遍观察。在大会现场,来自大模型、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技术、仿生科技、量子计算、芯片设计、商业航天等领域的九家企业代表,分享了他们的行业思考及愿景,内核都指向一个方向:如何创造更美好的生活,如何服务国家更富强,如何帮助人类成为更好的人类。


从模仿追赶到可替代,再到技术领创,“精而尖”是“未来之星”给四川科创企业的新画像他们专注前沿科技,追求创新领先,敢于与世界顶尖企业争锋。以“未来之星”为代表的科创企业,正在为川商带来新的底色与活力,秀出“硬核”“创新”“自信”的新标签。



过去几年来,川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院接触超过500家四川科技企业,他们有的成立时间不到一年,得到数亿的估值;有的创始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0,企业已成为行业先锋;有的深耕科研攻关多年,终于实现技术突破……


在未来大会现场,这些四川科创企业新星接连上台,被各级党委政府、机构平台、主流媒体所关注、所看见。会上,川商总会、川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院,以及三大交易所(西南或西部基地)、上海银行、国金证券、博源资本、德勤中国、泰和泰律师事务所、新网银行、每日经济新闻、西南联交所联合发布“未来之星生态服务清单”,拿出各自优质资源,为未来之星企业发展助力。


川商总会会长、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大会致辞中提到,希望共创焕新,鼓励多方参与、共同创新、携手共赢,把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期待共融发展,聚合不同领域、不同背景之间的企业家深度融合,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如果说“未来之星”公益选塑计划,是川商总会、川商企业发展战略研究院竭尽所能整合各方资源,对四川科创企业的一场陪伴。那未来大会就是川商总会对四川科创企业一年一次的真情告白,用这种方式向未来之星传递能量与信心,送上鼓励与祝福。



国家战略腹地的定位,给四川带来千载难逢的时代机遇,加强关键产业备份的部署,对四川科技创新企业提出更高的使命要求。特别是在供应链产业链安全等关键领域,四川科技企业还需要再突破、再攻坚。


科技创新是在迷雾中前行的冒险旅程,创新的道路很难,但请乐观前行。来自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正在完善优化,政府引导、机构扶持、协会托举,构建扎实后盾为你们“撑腰”。四川科创企业,只管放心、专注前行!


千年以前,川商开辟了茶马古道、发明了全球第一张纸币“交子”、创建了全国最繁华的盐都。如今,川商有新的道路去探索。既要“大而全”服务国家战略,也必须“高精尖”担起时代使命,既要有“兜底”的能力,也要有“拔尖”的实力。


但不论涌入怎样的新鲜面孔,“商行大道 扎起雄起”的川商精神始终贯通。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站在历史机遇交汇之处,“未来之星”正奔赴科技的星辰大海。相信科创川商,一定能书写更精彩的商业文明篇章。





监制 | 唐俊
审核 | 赵波

责编 | 苏艺婷 王泓予